![]()
在人类历史上,许诺与背叛的戏剧从未间断过。那些以美好蓝图开场的叙事,往往以残酷的清算告终。这似乎成了一种社会规律:凡是从画饼开始的,最后都是卸磨杀驴。美好的许诺背后,是狡兔死走狗烹。
韩信从叛将到大将军,再到异姓王,最后到宫闱中被乱棒打死,就是许诺与背叛赤裸裸的展现。这个朴素的民间智慧,道破了权力运作中许诺与践诺之间的永恒裂缝,揭示出人类集体行动中难以避免的异化陷阱。
画饼之术,自古便是驭人之道的精髓。陈胜吴广起义时高呼的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,刘邦入关中时与父老的“约法三章”,描绘的是打破阶级的平等愿景,勾勒的是清明政治的蓝图,都具有时代进步意义。
画饼本身并非原罪,合理的愿景规划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,能团结更多志同道合之士携力前行。问题是,当画饼沦为纯粹的技术操纵,许诺与兑现彻底脱钩,理想主义的外衣下便只剩下精致的利己算计。
画饼与卸磨之间,存在着诡异的辩证法。一方面,过度美好的许诺必然埋下兑现不了的隐患。乌托邦的蓝图越是完美,与现实的反差就越令人绝望,最终只能以寻找替罪羊来维持合法性,诡辩自己的履约结果。
另一方面,权力的自我膨胀往往使许诺者陷入认知迷宫,最初或许真诚的信念在权力腐蚀下异化为赤裸的操控。朱元璋淮西集团的共富贵,到大杀功臣,不就是权力异化的结果,不想淮西勋贵共享朱家的权力。
当下职场画饼卸磨杀驴同样比比皆是,说好的技术入股、职位晋升,驱使员工超负荷付出,待企业走上轨道后,便把承诺“忘的一干二净”,不是踢走合伙人,就是以小钱打发,更有甚者,直接让功臣“滚蛋”。
在政治领域,选举或就职时信誓旦旦,漫天许诺,上任后选择性遗忘,初心早就抛之脑后。许诺不兑现或截然相反,都稀松平常。为了更长久地掌握权力、获得利益,早就磨刀霍霍向曾经支持和帮助过的人。
不同的是,现代卸磨之术更加制度化、非人格化,使决策者免于道德焦虑:那不是“必要的组织调整”、“市场规律使然”。只能说,现代人为了权力和利益,完全不要脸皮,甚至还会颠倒是非,胡说八道。
当画饼成为常态,社会信任便被不断透支。当许诺与兑现严重脱节,当卸磨杀驴成为惯例,整个社会的合作基础便开始腐蚀。人们便会对一切产生怀疑,或彻底走向极端化,从而导致不同群体间的对立。
画饼及卸磨杀驴本质上是利用他人的付出获取理想的利益,保护或独占全部或大部分共同利益。不管是政治领域的把权力私化,还是经济领域的把利益独吞,其目的都是一个,那就是把个人利益最大化。
当然,也不能否定画饼的愿景规划,很多画饼本身还是有很价值,或者说初心存在一定的善意,只不过是随着权力和利益的越来越大,自私和贪婪让人迷失,不把承诺和初心当一回事,不把别人付出当一回事。
跳出画饼和卸磨杀驴的恶性循环,需要重建承诺的神圣性。这并非要否定愿景规划的价值,而是要求承诺文化与制度约束的双重建设。仅仅依靠道德自律,是阻止不了卸磨杀驴的存在,制度约束显得更加重要。
在个人层面,要有对承诺的敬畏,许诺的事不是权宜之计,而是契约。在制度层面,需要建立透明的监督机制,使画饼者必须为自己的承诺负责。只有承诺与责任对称,权力与监督对应,才能走出利用与被利用的恶性循环。
从画饼到卸磨杀驴的距离,测量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。一个健康的社会不是没有许诺,而是让许诺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;不是没有愿景,而是让愿景在实践中不断调试。这一切,都在于监督和相互制约。
权力得不到制约,掌权者必然会为所欲为。打破画饼到卸磨杀驴的诅咒,是守护人类合作最后的真诚。当每一份承诺都被郑重对待,当每一次付出都得到尊重,人们才能走出利用与被利用的恶性循环,构建一个免于背叛恐惧的共同体。
防水图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赞(6)